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雷翔永)“駐村工作隊來了之后,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”一村民拉著通訊員的手熱情地介紹,“你看,原來村里的公路路面非常狹窄,彎道又多,晚上不安全。但是現在已經拓寬了路面,還新修了一條從村委會到防盜門廠房的水泥路,我現在出門方便多了。”
“我們村現在有20多人在防盜門廠上班,比起以前收入增加了不少;小游園建在了家門口,屋前屋后大家種花種樹種草,村里現在是既干凈又漂亮了;大家還可在農家書屋閱讀、小游園經常有人跳廣場舞或下象棋的,村里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……”村民們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描述著。
改善安全出行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駐村工作隊把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,首要問題就是改善村民出行的道路。因通村公路彎道多,路面狹窄,車輛多,存在較大交通安全隱患,也不利于招商引資,為從根本上改變道路通行狀況,工作隊邀請交通部門等相關部門技術人員,到村里現場解決堵點、難點問題,共投資120余萬元對通村公路的彎道、堵點進行了全面的擴寬拉直,現已完工投入使用,群眾出行更加安全更有便利。
(2023年11月17日,駐村工作隊深入太陽坌村一家防盜門廠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。)
助力產業振興
鄉村振興根本上要產業振興,為做好產業振興這篇大文章,工作隊因地制宜,因勢利導,以做大做實種植業為導向,積極引導農戶種植水稻、煙草、蓮藕;加強對原已種植的油茶、雷竹等經濟作物的指導管理,取得了良好成效;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扶持當地企業發展,為村內唯一一家生產防盜門企業清理周邊環境,斥資10萬余元新修一條長100余米的水泥公路,方便企業貨物運輸,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30余名。
改善人居環境
改善人居環境讓鄉村成為幸福家園。積極開展拆危拆雜工作,通過加大宣傳、逐戶走訪,爭取村民支持,共拆危拆雜9000余平方米,加快推進鄉村環境衛生整治行動,興建公廁2戶,并及時將垃圾進行清運,對場地進行平整,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,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。
(新置的鄉村文化宣傳欄。)
振興鄉村文化
鄉村文化振興,既要塑形,也要鑄魂。加強硬件設施供給,駐村工作隊在村委會辦公樓新置了一間村級黨建活動室,收集了各單位捐贈的有關黨建圖書100余冊;利用外墻制作村規民約等文化宣傳欄,在一空曠的休閑草坪地上安裝健身器材,讓村民在漫步和鍛煉之余,隨時得到精神文化需求上的滿足。村黨支部與區檢察院支部聯合開展志愿活動,聯合開展法治宣講、惠農惠民政策宣講、環境衛生治理等文明實踐活動,用溫暖的志愿服務活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;通過微黨課、主題黨日活動等多種方式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走深、走實、走心,讓黨建賦能鑄魂。
(蘇仙區檢察院黨組書記、檢察長李貴軍為黨員村民上微黨課。)
2021年以來,蘇仙區檢察院積極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,辦實事,做好事,抽調四級調研員雷翔永為太陽坌村派駐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,圍繞強化村黨組織、推進強村富民、提升治理水平、為民辦事服務等方面任務,出資40余萬元,為該村辦理了通村公路提質改造、產業資金幫扶、美化環境等系列惠民舉措,切實推進鄉村振興發展,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取得了一定成效,得到了群眾好評。
責編:劉建軍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